• 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
  • 中国—东盟教育培训中心
  • 国家大学科技园
  • 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
  • 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

我院张国胜教授在Nature旗下npj-CAS发表星载SAR台风遥感的Perspective文章

711日,我校海洋科学技术学院张国胜教授作为第一作者(兼通讯作者),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员(通讯作者)、香港天文台Pakwai Chan博士及香港科技大学Hui Su教授,于Nature旗下期刊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》发表Perspective文章“Potential tropical cyclone movement and intensification factors imaged by spaceborne SAR”。该期刊以严选具有范式重构潜力的前瞻成果著称,其Perspective类文章,年均接收率不足5%且通常由国际权威学者主导。此次发表标志着中国学者在星载SAR台风遥感领域的前沿观点获得国际主流认可。

 

 

文章阐明了星载SAR在台风监测中的两大核心优势:高分辨率与表面风场的直接获取。因此,SAR台风风场可同步解析三类关键特征:一是台风主涡旋结构(中心、强度、最大风速半径等),二是大尺度背景风场(即引导气流),三是台风小尺度动力结构特征。其中,后两者分别直接关联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强度变化机制。基于此,作者发展的SHEW-2模型(可直接提取台风引导气流——背景风场),成功锁定移动过程中的核心动力因子。团队进一步从SAR数据中提取出涡旋Rossby波信号(典型小尺度动力过程),通过与理论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,首次在台风风场中实证该波动现象的存在。文章系统论证了星载SAR遥感在提升台风移动与增强动力过程认知水平方面的潜力。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612-025-01162-1

 

(编审:乔晓旭)
相关附件:
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.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.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.